教育部2009年第9次新闻发布会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 续梅:各位记者朋友,各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教育部今年的第9次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把发布厅搬到了北京市交通学校这所中等职业学校,因为我们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的。我们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邀请记者朋友到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来实地看一看,有一点感受和认识。 大家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保证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必须解决好就业的问题。因此,每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备受大家的关心。前不久,2008年的数据已经统计出来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5.77%,这是从2005年开始全国中职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这个数据也充分表明了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中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适应就业需要的学生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也看到有媒体这样报道,说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是成了香饽饽,这也说明我们的毕业生越来越受社会的欢迎了。 今天我们就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的话题,请相关的嘉宾介绍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除了有教育部负责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司局领导同志,还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有关负责人,另外还有一些职业学校的校领导,还有中职毕业生代表。首先为记者朋友们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嘉宾。他们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王继平副司长,上海市教委职成教处的王向群处长,北京市交通学校李怡民校长,重庆旅游学校聂海英书记,宁波市北仑职业高中方世国校长,宁波市北仑职业高中毕业生朱浩峰先生。一会儿我们请他们为大家作相关的介绍。台下就坐的还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德育教育处的处长刘宝民、北京市教委职成教处处长邵和平、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处的副处长章敏杰、北京商业学校的校长史晓鹤、河北南宫职教中心的校长魏福勇以及北京市商业学校的毕业生代表赵人庆,一会儿记者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向他们提问。下面首先请王继平副司长为大家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情况。 王继平: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中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今天教育部新闻办在北京市交通学校举行新闻发布会,我和我的同事,并且邀请了几位地方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校长、毕业生的代表,来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且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先介绍两点基本情况,供大家参考。 一、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先后召开或批准召开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且做出了两个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的战略重点。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我下面所说也包括这四类学校,一共有14767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56万人,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遍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高等职业院校一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一半。另外,我们面向城乡劳动者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也在广泛开展,年培训人次达到1.7亿。 2.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更加明确,改革发展思路更加清晰。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大力推动中外合作与交流;坚持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举,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积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3.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决定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8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约100亿元,重点支持了139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20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918博天堂的建设;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这个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培训15万名专业骨干教师,计划进行到现在,已经培训骨干专业教师近10万人。各地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办学条件方面与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这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条件有所改善。 4.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建立。2007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就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做出具体规定。据统计,从2006年到目前,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超过20%。 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改善了从业人员的技术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仍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情况是社会需求的一种反映,也是这类教育培养质量的一种体现。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这类教育的办学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2001年,把《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纳入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从今年起将设一门专门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公共基础课);2002年,印发了《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2003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2004年,印发了《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2005年,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公布制度并逐步进行完善。各地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2006年第一次发布了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是文字发布,反映的是2005年的情况。作为新闻发布会来发布,今天是第一次。 2005年-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05年为95.35%,2006年为95.60%,2007年为96.10%,2008平均就业率是95.77%。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 2008年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 就业去向情况:一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365.18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9.38%;二是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47.9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2%;三是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46.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20%。 产业分布情况: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30.56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64%;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01.7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3.86%;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27.7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9.50%。 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81.48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1.19%;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76.0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8.26%;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5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0.55%。 就业渠道情况: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60.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8.33%,也就是说,目前学生就业过程当中,学校的推荐还是主要的;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43.8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54%;通过其它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55.8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2.13%。 分专业就业情况: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加工制造类,就业率高达97.25%;其次是信息技术类,就业率为96.55%;商贸旅游和土木水利工程类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处于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其它专业就业率均低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但均高于90%。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一是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强劲的需求,国家实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当今社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得到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行,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职业指导工作得到加强。各地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创造性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还邀请了几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毕业生的代表出席新闻发布会,后面他们会作具体介绍并与新闻界朋友进行交流。 谢谢! 续梅:谢谢王司长。通过王司长的介绍,我们记者朋友们能够对近几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基本概况,尤其是这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请李怡民校长介绍北京市交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情况。 李怡民:尊敬的继平司长、尊敬的续梅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都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市交通学校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还有新闻界的朋友们光临我们的学校表示热烈欢迎! 在我的记忆中,教育部把新闻发布会放在一个学校里好像还是第一次,所以我们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职业教育的信任和支持。我是1998年到这所学校当校长,11年的过程中,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记者,还是在职业教育战线上的,非常高兴,也非常欢迎大家。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后,我们非常希望加大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使得我们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我记得,在2005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应该说从1995年以后,各级政府往职业教育投入方面,在教育部的引领下,是非常大的。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委市政府站在科学发展观,对北京的职业教育投入非常大,应该说北京的职业教育硬件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一会儿欢迎各位记者到北京交通学校看一看,你到欧洲、日本去看,硬件水平上差距不大。这也是做好职业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不可能做好职业教育。更重要的一点,教育部职成司引领全国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同志,就职业教育本身的定位、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我们职业教育形成了一种共识,职业教育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要把提升生产力、提升就业,作为我们非常重要的工作。北京交通学校提出来要作为交通行业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守护神,同时是应用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孵化器。 我结合教育部给我们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从三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第一,就业为导向。这是教育部职成司几年以前提出来的,就业为导向,就是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市场供需平衡波动的影响,根据这个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适时地调整课程。北京机动车保有量367万辆,十年前刚刚100万辆,十年净增了200多万辆。质量上发动机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像欧三、欧四标准都上来了,手动变速器变成了自动变速器,过去普通制动系统变成现在了ABS、EPC等先进的电子手段通通应用到汽车行业,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跟不上就要被淘汰。北京交通学校抓住了这个机会,有了快速的发展,不说别的,各位到优秀的4S店修车,那些维修师,大部分都是北京交通学校毕业的。机动车多了以后,路窄了,职业司机比例小了,结果是汽车碰撞多了。我们2000年就开始引进了钣喷专业,之后又上了保险理赔专业,供求关系是30:1。我们传统运输业开始萌生做物流业的时候,我们建立了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物流业,我们这个专业的建设对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03年北京市成立了交通委员会,提出了公交优先、轨道大发展,到2015年北京市轨道长度561公里。应该说政府投放很猛,现在看来,按照时间建成没有问题,但是没有人才。因为北京市目前刚性缺口主要人才2万人,我们2005年建立了轨道专业,有七大专业,支撑了轨道人才的需求。这是解决就业的基本功。 二是能力为本位。也是教育部职成司提的,一般意义说能力为本位谈的对象是学生,但是如果教师没有优秀企业所需要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话是实现不了学生能力本位的,这种能力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是教不出来的。我们走了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的路。我们首先和北京市修理公司成功合作后,引进了丰田、德国巴斯夫、美国的通用、台湾的汇丰,还有香港的地铁,一系列校企合作,使老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学生为本位可以落到实处。 三是服务为宗旨。这也是教育部职成司提出来的,谈谈我们怎么用的。我们认为服务为宗旨是通过服务企业来服务经济。我们学校在这个问题上分三步走。经过这些合作,使我们老师掌握了十八般武艺,在政府引领下,在各个行业协会的带领下,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提升技术、提升管理的培训,行业的守护神在这方面体现。 我们和优秀企业搞订单式教学。只有优秀企业才有订单需求,我们把学生送到优秀企业,才能真正提升就业质量,实现我校追求“双高”的理念。 我们和优秀企业合作,为优秀企业的在职职工提供培训。目前北京市一汽丰田在北京所有4S店里丰田一级和二级技术员培训已经委托我们交通学校来做,认为我们的硬件和软件可以达到企业要求。还有巴斯夫公司把长江以北地区所有的喷漆培训委托给我们。丰田公司还把他的汽车销售人员培训委托我们学校来做,我们和台湾汇丰在进行一种深层次合作,我们也签了合同,所有连锁人员经过我校培养之后才能进入岗位。今年北京地铁四号线将建成,这条线是北京市政府和香港政府合作的一条线,就是国内首个引进香港管理的地铁线,缺600多位技术和管理人才,只能从北京1号线和2号线去挖,严重影响一、二号线路的运营安全,在市交通委的参与下,我们和香港地铁、京港地铁公司合作建立三方参与的培训中心之后面向全市招生,招收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到学校报考。我们招了570多人,经过一年半专业职业训练,他们现在已经进入实习阶段,并且很多人在和地铁签合同。9月份开通的时候,这条线里的关键技术管理岗位人员的80%是我们北京交通学校培养出来的。 如果一个学校有这样的服务能力的时候,你还担心他的就业吗?一会儿欢迎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到我们学校看一看,我们学校轨道实验室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确实是不错的,希望各位记者朋友看一看,给中国的职业教育打打气。谢谢大家。 续梅:谢谢李校长非常生动的介绍,学校也提供了一份比较详尽的材料给各位记者朋友们。听了李校长的介绍,我体会学校有两方面做得特别好,一是“请进来”,学校和丰田这样的大公司紧密联系,把企业请到学校来,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了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走出去”,让学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真刀真枪地参与实践,得到很好的实战演练,毕业的学生可以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当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下面请王向群女士介绍上海市在职业指导方面工作有关情况。 王向群:尊敬的首都新闻界的朋友们,各位领导、各位职教战线的同仁,大家好。非常感谢教育部职成司和新闻办的领导给上海职业教育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上海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促进中职学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工作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职教战线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有105所,招生数为6.25万人,在校生规模为20.12万人。2003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一、明确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目标、基本思路和任务。 上海市教委高度重视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2002年颁发了《关于加强上海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要建立和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要把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并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要整合全市学校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搞活机制,营造毕业生就业大市场;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两个积极性。 二、引导学校主动面向经济、面向市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一,加强中职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上海中职学校通过实施“百所职校重点建设工程”和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加大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前后投入近20亿用于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学校数由原来的200多所调整到目前的百所重点建设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超过50%。调整后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明显好转,特别是80个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创造了良好条件。2008年,有45所学校就业率达到99%。 第二,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提高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度。根据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引导中职学校不断优化专业建设,鼓励引导学校增设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从2006年起,市教委对社会经济发展紧缺专业,实施专业奖励,给予全额学费资助,鼓励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共设置1500个左右的专业(点),涵盖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270个专业的162个,涵盖率达60%。这些专业按一、二、三产业类型分布,其比例分别为3.09%、24.44%和72.47%,基本适应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在这1500个左右的专业(点)中,建设了100个重点专业(点),其中有8个国家示范专业。专业建设大大提升了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据统计,2008年有49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就读专业奖励的学生,据目前跟踪预测,就业前景非常好。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习制度,稳定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上海中职学校更好面向市场、服务经济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上海中职学校普遍在行业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所有的毕业生都经过实习,缩短了学生的就业准备期。此外,学校还成立了有行业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保证了专业教学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学校建立动态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少则几十个多则数百个单位,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渠道。这种校企合作的机制,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年来,上海还通过组建行业性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工作,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为毕业生的充分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三、构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实施体系,促进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 第一,充分发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在职业指导中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程整合,开发了《创业ABC》、《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 第二,努力为学校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2003年,组建了上海职教人才交流有限公司,开展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者的业务培训、组织人才供需交流、提供毕业生和就业信息、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咨询指导,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等。 第三,理顺了上海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成立了职业指导协作委员会,有近70个团体会员。2002年以来每年进行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题培训,提高了职业指导工作者的素质,增强了职业指导的实用性针对性。 第四,率先建立了中职毕业生就业统计公告制度。200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年度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公告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了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初中毕业生和家长选择中职学校和专业提供了参考,也把竞争机制引入了中职学校,强化了各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中职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提升了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发展生命的认识高度。上海中职学校毕业生自就业率公告以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去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我们又加强了过程的指导和跟踪,建立“双月报”制,及时掌握动态。 这几年,上海在加强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为此,在2007年启动了“加强上海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强本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见”,但是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上海“政府部门——市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机构——中职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并进一步规范、细化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公告的统计口径和指标,跟踪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化、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科学化,全面提高上海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感谢大家,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提宝贵意见,使得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谢谢。 续梅:上海市的工作也是全国三十多个省份中等职业教育开展情况的一个集中的反映。刚才听到王处长介绍了一个数字,2008年上海市有45所职业学校的就业率都达到了99%,将近100%,全市有105所学校,比例占到了40%还要多,这也充分表明了上海市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下面请方世国校长介绍宁波市北仑职业高中的就业情况。 方世国: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尊敬的王司长,下午好。 我是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我们学校在北仑区域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校生3780人,占地面积170亩,欢迎大家到我们那里参观、访问、指导。 我们学校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保持在98%以上,最终都达到了100%。专业对口的就业都在85%以上。今年即将要毕业的中职学生1164名,根据这个月月底统计,已经有1144名学生跟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一次性就业率98.3%,其中1039名学生专业对口就业,占89.2%。 这么高的数据是怎么样来的?我们也在总结和思考。 一、围绕区域产业设置专业,提高服务区域经济能力。 我校办学已经二十几年了,专业在不断变,最近三年稳定下来,跟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吻合。北仑区现在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世界五百强企业有38家,还有内资企业,人才需求是相当多的。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开出了四大专业,包括工业旅游、服装设计、机械模具、物流业,这四大专业跟当地经济基本吻合,我们毕业的学生有地方去,企业也有劳动后备军,学生就业的基础相当好。 二、围绕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学校老师每年到企业,所有的老师都参加,利用寒假、暑假到企业中调查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职学生,然后根据企业的需要相应调整教学策略。区政府也非常重视,校企合作方面区政府有积极的奖励政策,哪个企业跟学校合作得好,每年奖励50万元,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也相当高。目前有40家企业跟我们学校有紧密的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我们把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技术工人请到学校里作为客座教师,每个星期都给学生上课,同时跟各个专业组一起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另外,这些企业对学校里所有的班级都进行了冠名订单式培训,所以我们的校企合作是相当紧密。 我们重视全体师生的技能水平的提高。每年5月份,作为全校的技能月,一个月的时间,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参与技能比武,参与率百分之百。因为学校重视技能,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也相当高。每一届毕业的学生,技能等级证书90%都有两本以上,最多的有四本、五本,技能等级证书一多,也为就业拓宽了渠道。我们参加宁波市的技能大赛,成绩也很好,派出去的学生和老师参加竞赛获奖率都在70%以上,比宁波市的平均数高出很多。刚刚在杭州结束的旅游专业技能大赛,我们派出8个学生参加比赛,有7个学生获奖,获奖面相当高。 三、设立专业扶助基金,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 我们学校对所有的毕业生,设立了创业基金,这个基金创立之后来激发中职学生创业热情,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3名毕业生获得创业基金共13万元,后面我们还跟踪指导。 学校里有两个创业工作室,让在校学生体验一下到底什么叫创业,创业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创业的艰辛也让他体验一下,同时也感到创业的快乐,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相当高涨。 四、直面世界金融危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北仑区是开发地区,企业的外向度相当高,外向度一高,受金融风暴影响就相当强烈。对于2010届的学生顶岗实习,去年就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目前用工的情况,以及他们的需求。一边走访企业,一边对企业的员工包括中层干部免费培训,服务企业,所以企业一些老总对我校的一些做法相当感谢。通过我们的努力,2010届的1230个学生就业岗位、顶岗实习的岗位全部找到。我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校长,每个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我最大的欣慰。欢迎各位朋友到我们学校参观指导。谢谢。 续梅:谢谢方校长。刚才听到几个关键的数字,北仑职业高中是连续四年初次就业率达到98%,最终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今年的就业率已经达到了98.3%,尽管大家常常说数字是最枯燥的,但是却是最有说服力的。谈到学校办学的招数,材料里总结得也特别好,学校教师走进企业,实训基地建到企业,技术专家请进课堂,订单培养、冠名班级等等,都是非常好的经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江浙一带受影响是非常大的,学校从理念到实际行动,他们都有了最新的应对办法,提出校企合作共度危机,使学生的就业工作能够转危为机,这些经验都值得其他地区和学校借鉴。下面有请重庆市旅游学校的聂海英书记介绍学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情况。 聂海英:尊敬的各位媒体记者,尊敬的继平司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教育部职成司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的媒体记者了解我们西部的职业学校,了解我们重庆市旅游学校围绕学生就业安置工作所做的一些工作。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我们的相关工作。 一、学校概况 重庆市旅游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是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学校,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办学规模达5000余人。学校长期坚持行业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学校紧紧依托行业,坚持走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道路。 2008年,我校招生人数2149人,在校生规模为5562人。 二、内涵建设工作。 1.专业设置。学校开设旅游、烹饪、财经、计算机应用、美术设计和艺术类专业,其中,旅游、烹饪为国家级示范专业。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为重点,培养、聘用和引进行业专家和“双师型”教师组成的专业带头人队伍,其中有特级教师1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名,骨干教师10名,“双师”型教师60余名。 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成绩名列全国全市前茅。2007年,全国烹饪技能竞赛一等奖4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2008年重庆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我校烹饪师生囊括了6个竞赛项目的一、二、三等奖所有名次。2009年我校旅游、烹饪、计算机、财经等专业百余名同学在重庆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1人次、二等奖11人次、三等奖是10人次,并获得团体一等奖。 2009年3月,学校3名烹饪专业教师参加“中国--加拿大—美国国际烹饪交流大赛”在西南赛区获得了最高奖项,特别金奖。 3.基础能力建设。学校在重庆市教委、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中央、市财政、区财政的投入超过近2亿元。 三、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规章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一名副校长分管实习就业工作,各专业部的主任、助理作为小组成员。专设就业办公室,负责落实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制定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了就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整体就业情况。2003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旅游、烹饪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达到100%,甚至供不应求。 四、积极应对,促进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1.加强职业指导,做好岗前储备工作,树立了全体教师都是职业指导教师的观念,将职业指导切实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定期组织教师参观各行业,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社会调查。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 2.规范安置流程,做到有条不紊。 就业安置程序。实习动员——学生提出申请——进行资格审查——进行双向选择,最后老师带队实习,学生到了岗位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信息反馈,学生实习得怎么样,学生到了实习岗位之后,班主任老师必须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 3.适时调整岗位,切实服务学生。学校实行实习就业学生“跟踪服务”,建立实习带队制,指派教师到行业企业指导实习,校企共管。建立长期跟踪服务体系,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就业再安置。 4.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学校在就业工作方面大胆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摸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产教结合的校企合作新路,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做了主要的工作。材料上给大家做了很详细的介绍。还有,对于企业职工培训和短期培训方面做了相应工作。 在此也欢迎各位媒体记者有机会到重庆,到重庆市旅游学校,了解重庆的职业教育,了解我们重庆市旅游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支持关心我们的职业教育。谢谢大家。 续梅:除了刚才三所学校介绍情况,今天参加发布会的还有北京市商业学校、河北南宫职教中心学校的校领导,这些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么多学校的经验归结到最根本的一点,都是坚持了很好的办学方针,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当中,努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就业这个关键点,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想这些学校的经验也表明了,只要坚持这个办学方针,就能够让职业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后有请宁波市北仑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朱浩峰谈谈他的创业经历和感受。 朱浩峰:大家好,我叫朱浩峰,是宁波市北仑职高97届模具专业毕业的学生。我出生在北仑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短短10年间,我创办的宁波市北仑皓盛电器开关厂从一个员工不足10人,厂房不到10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厂区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拥有员工225人,年产值达2500-3000万元的外向型企业。公司主要生产微动开关、船型开关及各类模具等产品,能够为电子工业界提供超过4000多款不同规格的产品。公司已在美国、德国、波兰、西班牙创建了产品营销中心,产品出口量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凭借稳定的产品品质,与瑞典的依莱克斯、意大利的凯驰、日本的松下电器、韩国的三星集团、中国的海尔集团、奥克斯集团、小鸭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贸易合作关系。这一切,和我在北仑职高三年的求学生涯是密不可分的。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品德教育,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就开设有“职业道德”等德育课程,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模具专业其实枯燥乏味,学起来又脏又累,开始我真的很后悔选择了这个专业。当时,仅比我年长七岁的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开导我:“我们应该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坚持学下去,只要学好技术,一定能有所成就。”就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渐渐喜欢上了模具专业,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经常在课后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我对学校新添置的线切割等设备非常感兴趣,一有机会就往实习工厂跑,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搞起了技术革新。毕业前,我已经成为学校小有名气的技术尖子,也培养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今后创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毕业以后,我踏入军营,1999年退伍前恰逢父母企业转制,双双下岗,我一时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但我想起老师所说的“成功总是青睐敢打敢拼的人”,不禁激起了利用自己掌握的模具技术创业的豪情。1999年,我借款20万元毅然创办了宁波市北仑皓盛电器开关厂。创业初期,非常艰苦,每月的产值还不到3万元,除去必要的开销,所剩的利润寥寥无几。是母校的老师帮助我走出困境,不仅帮我设计了一个全新的以英文字母表达的“HOSENSE”为产品商标,还为我找了老师辅导英语日常会话,使我日后工作中能顺利地与外商交流。更为难得的是,2005年,公司在设计一项新产品——波动开关时碰到技术难题,是学校机械数控专业的老师和我公司技术人员合作攻关一个月攻克了技术难关,公司因此拿到了世界500强企业意大利凯驰公司的大批订单。 社会上总有人认为读职高没有前途,职高生没有出路。我的创业经历表明,职高生其实更容易融入社会,更容易摆正心态,从最基层做起,同样可以拥有光明的前途。我退伍之时,由于拥有一技之长,找到稳定的工作根本不成问题。但为了实现个人的抱负,我还是选择了艰苦创业,并且暗暗下定决心要为职高生争一口气。据我了解,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有不少人就是以良好的职业素质、踏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技艺水平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或者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精英,或者独闯天涯、创业有成。 俗话说:“饮水思源。”为了帮助一批有毅力、有能力、敢打敢拼的学弟学妹们成功创业。2007年我作为发起人,并个人出资5万元帮助学校建立起“学生创业专项基金”。2008年,有3位学弟学妹得到了创业专项基金,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打开了成功之门,我作为其中一个项目的指导者,具体负责指导2008届服装专业毕业的郑海芬同学经营北仑老木方家私城。现在,我还经常到学校设立的创业经理班去举办讲座,还被学校聘为职业指导高级讲师,我经常对学弟学妹们说,只要脚踏实地地工作,职高生同样能拥有自己的天空。谢谢大家。 续梅:朱浩峰的经历告诉我们,就是他刚才说的那句话,摆正心态,脚踏实地,从最基层做起,职高学生同样拥有光明的前途,同样拥有自己的一份天空。下面的时间留给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请问续梅主持人,5月15日中国青年报有一篇关于高考加分的报道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关注。5月15日,浙江省省政府也进行了一个说明,但是社会认为他们回避了主题,他们提出今年第一次高考结束以后,还会进行第二次测试,我们想请问一下,国内取消高考加分的项目有哪些省市?浙江省进行第二次测试有没有什么政策依据与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谢谢。 续梅:谢谢这位记者,我愿意简单地回答你的问题。 高考的加分或者降低分数,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国家照顾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烈士的子女等等这些特殊人群,体现对他们的关心,会有一些加分或降分录取的情况。还有一种,是为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为了体现对创新人才的倾斜,或者对于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照顾。对于加分的情况,教育部会同有关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要求各省清理并且规范高考加分的项目、分值以及使用范围,另外对于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要求各省招生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没有经过公示的考生,以及加分的项目,加分的分值,是不能计入投档的成绩里去的。当前教育部一个很明确的态度,对清理高考加分的基本要求,就是按照当前高考招生的“阳光政策”的要求,落实公开、公示的工作。我注意到,人民日报有一篇这方面的文章,题目是“高考加分透明赢得公信”。这边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今后教育部一方面还是要落实公开公示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进一步规范加分项目的设置,到底哪些项目可以加分,应该值多少分,都会进行进一步研究,同时明确严守标准,宁缺毋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请问王司长,尽管我们听到了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这么好,达到了95%还要多,其实人们还是在说职业教育是二等教育,它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完全得到普遍认可。我想了解一下,目前招生工作当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难题?另外,我们能够达到这么高的就业率,实际上有一些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情况其实也是一般的,是不是这样的学校的就业率也这么好? 王继平:第一个问题,关于目前招生的情况。今年中职招生规模的目标是860万。各地正在努力地工作。实现这个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是教育系统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需要说明的是,这860万人不是仅仅从初中毕业生当中招,生源主体部分是应届毕业生,但是也包括农民工、往届初中毕业生没有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复转军人等。 中职招生困难确实是存在的,其中就包括对职业学校偏见带来的困难。这个困难不是今天才存在,一直都有的。在许多人眼里,说得比较客气一点,叫二流的教育,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它是末流的教育,是无奈的选择。这种看法正在发生改变,人们越来越感到不能这样理解职业教育。刚才校长们的介绍,包括毕业生介绍的情况,也都反映了这一点。从整个形势来看,这样的一种认识正在发生改变,人们越来越看到职业教育是有前途的,接受职业教育同样有美好的发展空间。 关于就业率。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公布的就业率是全国平均就业率。当然有一些条件不好的学校,一些工作没有跟上的学校,达不到这样的平均就业率。但是总体上来看,职业教育的就业率是高的。大家关心就业率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就业率?其实就是两条原因:一是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有需求,这是根本。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适应了。所以简单一句话,根本原因就是适应了需求。 当然,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为高的就业率奠定了基础。一是我们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把就业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强调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的结合,干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最后一年,要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就是中等职业教育高就业率的秘诀。最后一年,他已经在企业里工作了,他在企业中表现得怎么样,企业对他有很好的了解,很全面的了解,能流下来工作就留下来了。所以,2003年非典的时候,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率也没有降下来。 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强调两个加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 四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是从一入学就做起,不是放到毕业的时候再搞。一方面是实施相关的教育,包括职业观的教育、职业理想的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援助,一是提供信息方面的援助,二是提供供需见面会的援助。三是订单培养。职业学校里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上学过程当中已经有了单位了,是按照企业“订单”招来的。好多企业在职业学校里搞冠名班,比如说上海石化在上海石化学校就有石化班,有拜耳班。有很多很好的做法,这样才保证了高就业率。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就业质量。一是我们的学生就业以后收入水平怎么样?工资水平怎么样?二是稳定程度怎么样?三是保障怎么样?上班了以后“五险一金”上了没有?劳动合同签了没有?还有职业发展的空间如何?专业对口程度怎么样?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我们关注。但是,说实在的,就业质量问题主要不是教育部门所能解决。需要政府其他方面共同工作,比如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变用人标准等等,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关心和支持。工资也好、保障也好,都不是教育部门能够解决的。但是我们教育部门也有工作可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让他把技能掌握好,提高职业素质,教他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如何看待社会和个人,如何把自己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如何自强不息,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朱浩峰就是这样的典型。中等职业教育能够为他的创业奠定很好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同样具有光明的发展前途,这就是朱浩峰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刚才介绍的三个就业去向,其中“合法从事个体经营”,在某种意义上就属于创业。我们同样鼓励中职毕业生创业。不仅自己能就业,还能带上别人一起就业。 续梅:时间的关系,再提一个问题。 北京考试报记者: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提给王司长。您刚才提到职业生涯规划,请您谈谈这个课程设置的初衷,具体有哪些内容?和以前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有什么不同?第二个问题请问李怡民校长,2009年北京交通学校计划招生多少人?有没有开设新增的特色专业?计划开设哪些专业? 王继平:我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不展开说,下来送你一份大纲,你一看就明白了。职业生涯规划现在是作为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当中的一门新课,这是在上海做了三年试点以后,正式确立为公共基础课的。 李怡民:今年北京交通学校招生计划是1150人,一般往年是1700人。因为北京市的出生率在下降。专业的设置都是目前需求比较旺盛的,汽车维修市场、轨道专业、智能交通。我们学校因为指标比较稀缺,最受家长欢迎的专业,各专研室都在抢这个计划,去年比较好的专业,今年才有资格,每年教委减200个生源计划,今年减到1150人,这个数字只够我们轨道专业招生的,别的专业还要均衡发展。 续梅: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两大任务:一是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在去年810万人的基础上,今年还要增加50万人,达到860万人的招生规模。第二个重要任务就是更加重视质量,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这两项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任务相当艰巨,我们也期待着职业教育取得更大的进展。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百忙之中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下次发布会再见。谢谢大家。 |